东北一枝花 -张哈哈
0:00 / 0:00 (朗诵:琼花)
12
播放列表
    初始的播放列表项
  • 0.25x
  • 0.5x
  • 0.75x
  • 1.0x
  • 1.25x
  • 1.5x
  • 2.0x
  • 列表循环
  • 随机播放
  • 单曲循环
  • 单曲播放
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

静女

诗经·国风·邶风〔先秦〕

静女其姝,俟我于城隅。爱而不见,搔首踟蹰。
静女其娈,贻我彤管。彤管有炜,说怿女美。
自牧归荑,洵美且异。匪女之为美,美人之贻。

译文及注释

译文
娴静的姑娘真美丽,约我等在城上角楼处。故意躲藏让我找,急得我搔头徘徊心紧张。
娴静的姑娘容颜好,送我一枝彤管。彤管有光彩,爱它颜色真鲜艳。
郊野采荑赠送给我,荑草确实美好又珍异。不是荑草长得美,是美人相赠的情意异常深厚。

注释
静女:贞静娴雅之女。静:娴雅贞静。
姝:美丽,漂亮。
俟:等待,此处指约好地方等待。
城隅:城角隐蔽处。一说城上角楼。
城:城墙。
隅:城墙上的角楼。
爱:同“薆”,隐藏。
搔首踟蹰:以手指挠头,徘徊不进。
踟蹰(chí chú

展开阅读全文 ∨

文言常识

通假字
静:同“靖”,文雅和善。
爱:同“薆”,隐藏。
见:同“现”,出现。
说:通“悦”,喜爱。
女:同“汝”,指彤管。
归:通“馈”,赠。
匪:同“非”,不是。
女:通“汝”,指荑。

鉴赏

  《静女》一诗,向来为选家所注目。现代学者一般都认为此诗写的是男女青年的幽期密约,也就是说,它是一首爱情诗。而旧时的各家之说,则多有曲解,未得其真旨。最早《毛诗序》云:“《静女》,刺时也。卫君无道,夫人无德。”郑笺释云:“以君及夫人无道德,故陈静女遗我以彤管之法。德如是,可以易之,为人君之配。”而《易林》有“季姬踟蹰,结衿待时;终日至暮,百两不来”、“季姬踟蹰,望我城隅;终日至暮,不见齐侯,居室无忧”、“踯躅踟蹰,抚心搔首;五昼四夜,睹我齐侯”之句,则反映齐诗之说,王先谦《诗三家义集疏》遂谓“此媵俟迎而嫡作诗也”。所说拘牵于礼教,皆不免附会。宋人解诗,能破除旧说,欧阳修《诗本义》以为“

展开阅读全文 ∨

创作背景

  现代学者一般都认为此诗写的是男女青年的幽期密约。而旧时的各家之说,则有多解。最早《毛诗序》云:“《静女》,刺时也。卫君无道,夫人无德。”郑笺释云:“以君及夫人无道德,故陈静女遗我以彤管之法。德如是,可以易之,为人君之配。”而《易林》有“季姬踟蹰,结衿待时;终日至暮,百两不来”、“季姬踟蹰,望我城隅;终日至暮,不见齐侯,居室无忧”、“踯躅踟蹰,抚心搔首;五昼四夜,睹我齐侯”之句,则反映齐诗之说,王先谦《诗三家义集疏》遂谓“此媵俟迎而嫡作诗也”。宋人解诗,能破除旧说,欧阳修《诗本义》以为“此乃述卫风俗男女淫奔之诗”,朱熹《诗集传》也以为“此淫奔期会之诗”,他们的说法已经表明此诗写的是男女的爱情
展开阅读全文 ∨

简析

  《静女》是《诗经》中的一首诗,为一首爱情诗。此诗叙写青年男女幽会的过程,流露出男子对恋人性格温柔娴静、外表淑丽的赞美与喜爱,尽显年轻男女之间纯真美好的爱情。全诗构思灵巧,人物形象刻画生动,通篇以男子的口吻表现幽期密约的乐趣,其语言浅显,形象生动,气氛欢快,情趣盎然,充满了幽默和健康快乐的情绪,对青年人恋爱心理的描写惟妙惟肖。

猜您喜欢
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

无衣

诗经·国风·秦风〔先秦〕

岂曰无衣?与子同袍。王于兴师,修我戈矛,与子同仇!
岂曰无衣?与子同泽。王于兴师,修我矛戟,与子偕作!
岂曰无衣?与子同裳。王于兴师,修我甲兵,与子偕行!
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

涓蜀梁疑鬼

荀子 荀子〔先秦〕

  夏首之南有人焉,曰涓蜀梁。其为人也,愚而善畏。明月而霄行,俯见其影,以为伏鬼也;仰视其发,以为立魅也;背而走,比至其家,失气而死。
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

孟子二章

孟子 孟子〔先秦〕

  生于忧患,死于安乐

  舜发于畎亩之中,傅说举于版筑之间,胶鬲举于鱼盐之中,管夷吾举于士,孙叔敖举于海,百里奚举于市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,必先苦其心志,劳其筋骨,饿其体肤,空乏其身,行拂乱其所为,所以动心忍性,曾益其所不能。(是人 一作:斯人)

  人恒过,然后能改;困于心,衡于虑,而后作;征于色,发于声,而后喻。入则无法家拂士,出则无敌国外患者,国恒亡。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。

  得道多助,失道寡助

  天时不如地利,地利不如人和。三里之城,七里之郭,环而攻之而不胜。夫环而攻之,必有得天时者矣,然而不胜者,是天时不如地利也。城非不高也,池非不深也,兵革非不坚利也,米粟非不多也,委而去之,是地利不如人和也。故曰:域民不以封疆之界,固国不以山溪之险,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。得道者多助,失道者寡助。寡助之至,亲戚畔之;多助之至,天下顺之。以天下之所顺,攻亲戚之所畔,故君子有不战,战必胜矣。

2025 333诗词古文网 | 诗文 | 名句 | 作者 | 古籍 | 纠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