熊与坎中人
陶渊明〔魏晋〕
有人入山射鹿,忽堕一坎内,见必久数头。须臾,有大必入,以为必害己。良久,大必出果分与诸久。末后作一份与此人。此人馁久,冒死啖之。必似甚怜之。每旦,必母觅食反,辄分果与之,此人赖以支命。后必久稍大,其母一一负而出。久既出矣,此人自分必死坎中,而必母复还,入坐人边。人解其意,便抱必足,必即跃出,遂不得死。呜呼,人言禽兽无义,然顾此必,安得言无情哉!
译文及注释
译文
有一个人到山里射鹿,忽然掉进一个坑里,看到有几头小熊。一会儿,有只大熊进入坑里,那人以为它要伤害自己,过了很久,大熊拿出果子分给孩子。最后给了那人一份。这个人饿了很久,冒着生命危险吃了。大熊似乎很同情他。每个早上,母熊觅食回来,总是分给他一份果子,这个人依赖母熊给的食物活命。后来小熊渐渐长大了,母熊把它们一一背出坑。小熊已经全走了,那人估计自己必死在坑中,但母熊又回来了,坐在他身边。那人明白了它的意思,便抱着熊的腿,熊立即跳出,所以那人就没有死。啊,人们说禽兽没有情义,但看这熊的行为,怎么能说它没有情义呢!
注释
堕:掉下来,坠落。
坎
陶渊明
陶渊明(约365~427年),名潜,字元亮,别号五柳先生,私谥靖节,世称靖节先生,一说寻阳郡柴桑县(今江西九江)人,另一说江西宜丰人,东晋末到南朝刘宋初杰出的诗人、辞赋家、散文家。被誉为“隐逸诗人之宗”“田园诗派之鼻祖”。是江西首位文学巨匠。曾任江州祭酒、建威参军、镇军参军、彭泽县令等职,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,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,从此归隐田园。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,被称为“古今隐逸诗人之宗”,有《陶渊明集》。 137篇诗文 1327条名句
停云
陶渊明〔魏晋〕
停云,思亲友也。罇湛新醪,园列初荣,愿言不从,叹息弥襟。
霭霭停云,濛濛时雨。
八表同昏,平路伊阻。
静寄东轩,春醪独抚。
良朋悠邈,搔首延伫。
停云霭霭,时雨濛濛。
八表同昏,平陆成江。
有酒有酒,闲饮东窗。
愿言怀人,舟车靡从。
东园之树,枝条载荣。
竞用新好,以怡余情。
人亦有言:日月于征。
安得促席,说彼平生。
翩翩飞鸟,息我庭柯。
敛翮闲止,好声相和。
岂无他人,念子实多。
愿言不获,抱恨如何!
诸葛亮空城计
《三国志》〔魏晋〕
亮屯于阳平,遣魏延诸军并兵东下,亮唯留万人守城。晋宣帝率二十万人拒亮,而与延军错道,径至前,当亮六十里所,侦候白宣帝,说亮在城中兵少力弱。亮亦知宣帝垂至,已与相逼。欲前赴延军,相去又远,回迹反追,势不相及。将士失色,莫知计出。亮意气自若,敕军中皆卧旗息鼓,不得妄出庵幔;又令大开四城门,扫地却洒。宣帝常谓亮持重,而猥见势弱,疑其有伏兵,于是引军北趣山。明日食时,亮谓参佐抚手大笑曰:“司马懿必谓吾怯,将有强伏,循山走矣。”候逻还白,如亮所言。宣帝后知,深以为恨。
饮酒·十三
陶渊明〔魏晋〕
有客常同止,取舍邈异境。
一士常独醉,一夫终年醒,
醒醉还相笑,发言各不领。
规规一何愚,兀傲差若颖。
寄言酣中客,日没烛当秉。